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两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璇琮主编,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24页
2、 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编,中国古代文学题解大全:第三编名篇名句简析 上册,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第44页

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刘桢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中,他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 易健贤.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刘桢和他的诗歌创作.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33

简析

  《赠从弟·其二》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运用比兴之法,借吟咏松柏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以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纸上谈兵·节选

《史记》 《史记》〔两汉〕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女哀辞

曹植 曹植〔两汉〕

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三年之中,二子频丧。

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难裁。
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
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出师表

诸葛亮 诸葛亮〔两汉〕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