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
白居易〔唐代〕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作为太守的我被公务缠身,没有进入酒家的理由。
注释
春华:比喻季节盛况美丽自然风貌,又有初春形态气候之盛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十月,当时白居易五十二岁,任杭州刺史。白居易此次到江南任职,与其在朝廷政治斗争中的处境有关。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文锦编著. 白居易西湖诗全璧[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3:29-30.
2、
乌一行,吕雁编著. 千年古韵·相逢今生 中国古诗词鉴赏[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6:227-228.
3、
景遐东著. 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279.
简析
《早冬》是一首七言律诗。江南的十月天气依然晴好,没有万物凋零的凄然情景,反而像春光一样可爱。诗人为眼前景色所感,想要好好欣赏美景,放松自己,却又因为身份关系不得不约束自己,充满了不能如愿的遗憾,因而表现出对清闲酒客的无限羡慕之情。全诗语言通俗,节奏明快,流畅中带着几许清新的意味,让萧飒的寒冬瞬间变得鲜活可爱起来。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1874条名句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唐代〕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赠卫八处士
杜甫〔唐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剑阁赋
李白〔唐代〕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