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去者日以疏

佚名 佚名〔两汉〕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死去的人因岁月流逝而日渐疏远了啊,活着的人却会因离别愈久而更感亲切。
走出城门,来到郊外,放眼望去啊,却只见遍地荒丘野坟。
古墓被犁成了耕地啊,墓地中的松柏也被摧毁而成为柴薪。
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的声响啊,那萧萧悲凄的声响使人愁煞。
心里想着回到故居,但想要回去却没有理由。

注释
去者:与下句“来者”,指客观现象中的一切事物。疏:疏远。
来:一作“生”。“生者”,犹言新生的事物,与“来”同意。日以亲:犹言一天比一天迫近。亲,亲近。以,古“以”“已”通用,意同。
郭门:城外曰郭,“郭门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第十三首《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是出于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古诗十九首》虽说不是出于一个作者之手,但这些诗篇却都植根于东汉末年大动乱的历史土壤,而具有共同的忧患意识。因为人生理想的幻灭而跌入颓废感伤的深谷的作者们,为了排遣苦闷,需要讽刺和抨击黑暗,这一个惨雾迷漫的外宇宙;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内宇宙进行反思:既然人生如寄,那么人生的价值观该是如何?既然是荣枯变幻、世态无常、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一般认为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古诗十九首》虽说不是出于一个作者之手,但这些诗篇却都植根于东汉末年大动乱的历史土壤,而具有共同的忧患意识。这首《去者日以疏》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4-156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简析

  《去者日以疏》是一首文人五言诗。此诗抒写游子路出城郊,触景生情,感慨世路艰难、人生无常、遭逢乱世、羁旅天涯,表达了诗人思归故乡而不得的悲苦感伤之情,亦反映出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悲凉迷茫之感。全诗想象丰富,形象鲜明;以情写理,意蕴深刻。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5篇诗文  860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善哉行·其一

曹操 曹操〔两汉〕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王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项羽本纪赞

司马迁 司马迁〔两汉〕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诸葛亮论赏罚

诸葛亮 诸葛亮〔两汉〕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以虚施,罚不可以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